生活中很多孩子的學習壓力都比較大,甚至也會抱怨家長不理解自己的辛苦,其實小編想說:孩子們,家長其實也是很辛苦的!就暑假來說,暑期不僅僅是孩子的輔導班,更是父母廝殺和角力的戰(zhàn)場。身為家長,你怕,我怕,大家都怕,可是家長畢竟精力/能力有限,只有把孩子送到輔導班,各種各樣的輔導班,采訪過一些“密集”給孩子報班的家長,他們是這樣說的:
1.暑假想讓孩子玩,可是又怕孩子的心玩散了,怎么辦?
2.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學,自己的孩子要是不學點啥,心理還真不踏實。
3.暑假孩子沒地方去,自己上班又不能照顧孩子,只能給孩子報班,能學點啥是次要的,有人給看著孩子才較重要。
4.孩子和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在家里,就是看電視、玩電腦,給孩子報班,還能認識一群新朋友,也不錯。
……
這大概是大部分父母的心理狀態(tài)了吧,對于小學、的孩子來說,家長更多的期待是在他們的學習上,在學習上的增強才是孩子進入好的初中、高中的敲門磚,在孩子快樂和好的學校之間,家長會選擇好的學習。
你快樂,我就不快樂。
這是一個極端的情況,在一二線城市我們看到的是:孩子的很多的輔導班不僅僅是為了考試,更多的輔導班是從孩子個性成長的角度出發(fā),從孩子的興趣出發(fā)的各種針對性的訓練和提升,比如暑期的運動集訓班、音樂訓練班、美術(shù)、舞蹈、跆拳道等等。
在尊重孩子個性成長發(fā)展的同時兼顧孩子的成績,這是更多家長內(nèi)心真實的需求,有能力的家長在自己教,沒能力輔導孩子的家長只能把孩子送到各種機構(gòu),從出發(fā)點和目的性上,大家誰也不比誰高貴。
當你看到博導的爸爸帶著八九歲的孩子做研究性課題的時候,你會感慨那是別人家的爸爸。
當你看到自己沒有能力帶著孩子深度思維和學習,而送孩子去輔導班(從老師那里獲得經(jīng)驗時),你會感慨那是在瞎拼命。
兩種都是為孩子拼命,有錯嗎?都沒有錯,如果的父母都具備博導的能力,還要送孩子去生命輔導機構(gòu)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