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和孩子做親子閱讀,堅持了好幾年,為什么孩子到現(xiàn)在還不會自己看書?”這是很多家長在實際生活中會遇到的狀況!!!比如:就有一位媽媽問:我孩子9歲了,之前一直是親子共讀,現(xiàn)在我想讓他自己讀了,可他一點都沒有興趣,一說看書,就要媽媽讀,為什么呢?
1、是執(zhí)迷于“親子閱讀”,還是為了培養(yǎng)孩子閱讀?
一說到孩子閱讀,很多爸爸媽媽馬上就想到親子閱讀,然后想我如何堅持、怎么做,才能堅持得更久,于是培養(yǎng)孩子閱讀,就變成了親子共讀的馬拉松。
就真心爸媽觀察,親子閱讀已經成了很多爸爸媽媽的一種“執(zhí)迷”,但這些爸爸媽媽卻常常忘了,你的出發(fā)點是為了培養(yǎng)孩子閱讀,而不是堅持親子閱讀。
而且就我們接觸到的案例來看,親子閱讀并不是必然導向“孩子熱愛閱讀”的結果,反倒常常導向一個反面的結果——離開爸爸媽媽的陪伴,孩子根本就沒有興趣讀,也不會讀。
為什么呢?因為孩子的整個閱讀過程,都是由爸爸媽媽陪伴、推動、引領甚至代勞的,孩子根本沒有自主閱讀的機會,哪里能發(fā)展出屬于自己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?
2、孩子能“自主閱讀”,才是真的愛閱讀
我們認為,要培養(yǎng)孩子閱讀,該堅持的不是親子共讀,而是孩子的自主閱讀。
什么是自主閱讀?簡單說,就是讀什么書由孩子自己決定,什么時候讀由孩子自己決定,讀多久由孩子自己決定,閱讀的過程,也由孩子自己掌控,爸爸媽媽不需要陪伴,更不需要引領,讓孩子在完全自主的閱讀實踐中,去感受到閱讀的樂趣,進而愛上閱讀,并且在自己的閱讀實踐中,越讀越多、越讀越好。
孩子自主閱讀的培養(yǎng),需要從小時候開始,爸爸媽媽不能錯誤地認為,我堅持和孩子做親子閱讀,堅持得時間夠久,孩子到時候自然就會自主閱讀了。這就好像帶孩子學自行車,大人騎著車子帶著他,孩子就沒有辦法學習自己騎車,你總是把他攬在懷里,幫他把著車把,掌握方向,或者是永遠幫他扶著車尾,以免他摔倒,孩子也永遠沒有辦法學會。
所以親子共讀的目標,應該是培養(yǎng)孩子學會自己讀,而不是把親子共讀無限期地堅持下去。
3、培養(yǎng)能力,比堅持形式,重要一萬倍!
在孩子閱讀上,爸爸媽媽致力于幫孩子培養(yǎng)起閱讀能力,比一味地執(zhí)著于堅持親子共讀的形式,重要一萬倍。
孩子的閱讀能力包括什么呢?
選擇:會選擇自己讀什么;
復述:把讀到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講出來;
評論:就讀到的內容發(fā)表自己的觀點;
討論:和父母、同學討論他讀到的內容,各自發(fā)表自己的看法;
抓住內容:把握到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主要講了什么;
泛讀:閱讀;
精讀:深入閱讀;
擴展:自主延伸閱讀范圍;
良好語感:順暢閱讀整篇內容,不拘泥于單個字句。
孩子掌握了這些閱讀能力,才能實現(xiàn)他的自主閱讀,也就是很多爸爸媽媽期待的,自己有興趣拿起書來讀,拿起書就能讀,而且覺得閱讀是自己就能做的事,不需要爸爸媽媽陪伴和輔助。
所以,關注孩子閱讀的爸爸媽媽,要做的,不是去想如何堅持親子閱讀的這個并非需要的形式,而是要思考和學習:在培養(yǎng)孩子閱讀的過程中,如何幫孩子具備這些能力。